星光璀璨、声名显赫、球迷山呼海啸········这些都是国家德比的标志。虽然人们常常感叹,在后梅罗时代西班牙国家德比好像没那么精彩了,但无论从历史底蕴还是知名程度来看,能配得上国家德比的一组对决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巴萨与皇马。
诸如尼德兰大陆诞生了充满艺术气息的阿贾克斯与朴实无华的费耶诺德一般,在100多年前,伊比利亚半岛也出现了两支风格迥异的球队。一支诞生在富裕开放的加泰罗尼亚,一支则依附于国家心脏马德里。在巴萨成立3年后,皇马于1902年3月建队。当时还没打上皇家的头衔,是两支球队拼凑在一起的。有意思的是,皇马的第一任主席卢比奥的祖辈来自加泰罗尼亚,而他的兄弟卡洛斯后来也担任过皇马主席。现在看来,球队领袖是来自死敌的后裔未免有些讽刺,但在当时无可厚非,因为两队甚至还没有碰面的机会。双方第一次交手是在1902年。当时16岁的阿方索十三世举行了加冕礼,正式成为西班牙国王,与之共同成立的还有讨好国王喜好的“加冕杯”足球比赛(后来发展为如今的“国王杯”),从全国各地来了巴萨、皇马等5支队伍,而巴萨3:1战胜皇马,这是双方的首次交手,前者也取得了首次国家德比的胜利。恩怨初结、矛盾公开两队首次交锋后便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并不是因为赛场上的因素,而是因为两支球队根深蒂固的地区血脉与政治色彩。巴萨诞生后,很快成为了加泰罗尼亚的一面旗帜,当然,旗帜之下还包括加泰罗尼亚主义。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皇马与巴萨的矛盾也逐渐公开化。内战打响后,马德里附近枪声连连,时任巴萨主席索诺尔乘坐挂有加泰罗尼亚旗帜的汽车,误入了长枪党的控制区,和随从一起被残忍杀害。虽说此事与皇马无关,但主席在马德里遇害无疑使巴萨球迷加深了对马德里的糟糕印象。巴萨随后以一己之力阻止了皇马参加加泰罗尼亚的比赛,理由是皇马对加泰地区的其他球队造成利益损害。要知道,在内战加紧的情况下,处在政治漩涡中心马德里的皇马不仅没有比赛的机会,甚至主场查马丁球场都被征收用于耕种庄稼,为前线提供粮食。而远在加泰罗尼亚的巴萨则稳定的多,不仅衣食无忧,传统的加泰罗尼亚锦标赛也得以正常进行。巴萨的一票否决扼杀了皇马保持球队常态的希望,为保持球员状态,马德里球队不得不放走队内所有球员为其他球队踢球,这使得皇马的实力大打折扣,也加剧了两者的矛盾。蛰伏时期与军备竞赛内战结束后,弗朗哥开启了独裁统治。针对皇马与巴萨的问题,他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作为心腹的皇马自然无需忌惮,而天性叛逆的巴萨则需要“特别对待”。虽然他帮助巴萨建设诺坎普球场,但他用严厉的手段推行大西班牙主义,取消了加泰罗尼亚的自治权,并且禁止使用当地方言:加泰罗尼亚语。这招致了当地球迷的激烈抗议,但巴萨高层清楚,独裁统治终将落幕,为了球队的未来不得不学会忍耐,这一忍就是30多年。在恢复民主后,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活跃了起来。巴萨也依靠前期主席蒙塔尔家族的经济积累,与被拉波尔塔誉为“政坛的克鲁伊夫”约迪·普约尔的纵横裨阖大举引进巨星,克鲁伊夫、劳德鲁普、罗马里奥、科曼......这些引援为球队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1992年巴萨夺得队史首座欧冠,在领奖台上,巴萨主席努涅斯的身边就站着约迪·普约尔,而他的右边则是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与西班牙足协主席。
皇马自然不甘示弱,在胡安·卡洛斯成为西班牙国王后,皇马在国内的豪门地位进一步巩固,不仅背靠皇室,商界也有弗洛伦蒂诺为首的巨鳄支持,这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投入到“军备竞赛”中来。不仅豪掷6500万欧元引进菲戈,更接连将齐达内、贝克汉姆、罗纳尔多、贝欧文等足球巨星招致麾下,组成震惊足坛的“银河战舰”,在二进宫后又引进卡卡、C罗、本泽马组成二期“银河战舰”。更有意义的是,弗洛伦蒂诺在任期内极大改善了皇马的经济状况,开发了皇马的商业能力,提升了皇马在全球的影响力,成为西甲乃至全球最具经济实力的球队之一,这一点令老对手巴萨相形见绌。巅峰对决,永不落幕五指山、查马丁的11-1、世纪助攻、罗马里奥帽子戏法、扔向菲戈的猪头、劳尔的挑衅、伯纳乌的掌声、梅西的帽子戏法、绝代双骄互举球衣、MSN对决BBC、穆里尼奥VS瓜迪奥拉····关于国家德比的故事不胜枚举,而这些精彩瞬间也印证了为什么巴萨与皇马的对决被誉为国家德比,他不仅体现在赛场之上,更是不同群体、地区、价值观与信仰之间的碰撞。
在核心球员离开后,皇马与巴萨都在努力适应着新局面。虽然此时稍显星光黯淡,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会员制属性庞大球迷、雄厚底蕴与合理财政运营的支持下,国家德比的赛场上会出现更多的精彩瞬间,因为让国家德比熠熠生辉的内核不是巨星,而是巴萨VS皇马。